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研究院新闻

上海全球城市建设专题会举行

发布日期: 2016-06-14   浏览次数 75

上海全球城市建设专题会举行

   全球城市是上海未来的定位和建设目标。518日,由我校城市发展研究院曾刚教授主持的上海全球城市建设研讨会举行。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沈道奇研究员、复旦大学王桂新教授、上海市委党校鞠立新教授和上海社科院城市与人口研究所副所长(我校城市发展研究院兼职教授)屠启宇研究员应邀做主旨报告,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科研处处长吴苏贵出席。我校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滕堂伟副教授、殷为华副教授以及20余名师生参加。

点击查看原图

      吴苏贵处长指出,全球城市是指在信息化、网络化支撑的深度全球化背景下,在全球网络系统中,在全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及科技的若干领域,具有很强的资源集聚力、创新辐射力、战略领导力和优势竞争力的城市。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和航运中心,不仅是高端产业和尖端人才的集聚地,也凭借其包容的多元文化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城市治理与规划是一个开放的话题,上海全球城市的建设需要群策群力,鼓励大家进言进策。

   王桂新教授认为,上海建设目标定位为全球顶级城市,具体表现为新兴产业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文化包容样本城市和时尚魔都。他从悲观情景、维持情景、改善情景、理想情景四个维度,对经济产业、空间环境、生活社会四个角度进行指标量化,并指出上海2050发展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空间结构优化。

   屠启宇研究员首先就全球城市建设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分析。在人口问题上,在考虑上海辐射功能的前提下,屠教授提出上海本地人口已经设立2480万红线、延伸空间范围内的人口可适当增长;在产业发展和空间分布问题上提出了底线意识、空间留白的战略方针。在主旨汇报中,屠教授从国际视野带领大家看知名城市目标性质新动向,以纽约、伦敦、香港、巴黎为例,展示了从千年之交到2010年间知名城市全球城市建设的目标转变,在基本延续全球城市传统的经济性质的基础上,在生态、文化、创新性质上有所拓展,强调可持续、韧性、区域的重要性,由此对上海全球城市建设的目标进行了展望。

  上海市委党校鞠立新教授回顾了80年代末上海对标香港重整雄风的历程,如今建设面向2050的上海,应该对标伦敦、东京和巴黎这些老牌全球城市。上海有其特殊的发展轨迹和发展优势,但是全球城市的建设要以世界大势和国家大势为基础,寻求建设全球城市的战略支点,这四个支点为产业发展战略、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人才的国际竞争力以及创新海派文化。

   沈道奇研究员则从全球城市研究的鼻祖Peter hallJennifer Friedman讲起,提出了全球城市理论的源起和发展。中国很多城市在进行规划时都提出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但无论从上海的经济发展水平、多元文化或者国际地位来看,毫无疑问上海是中国建设全球城市最有优势的城市。而后从megacity的讨论出发,指出上海需要加强长三角的中的核心地位,借助区域的整体崛起之城上海全球城市的建设。


点击查看原图

曾刚教授做会议总结

 

       曾刚教授对研讨会做了总结。他说,上海全球城市建设的重点在于科技创新、人口规模和结构调控以及区际合作;腹地是全球城市建设的重要支撑,上海应当借助中央政府的政策指向,以长三角和长江经济带为支撑,与一带一路上合作伙伴加强合作。同时,处于不同阶段的城市定位应该有所区分,纽约、伦敦、巴黎这些城市强调凭借掌控力成为世界的引领者,而对于上海来说,应该定位为交往中心,走属于自己的道路。

   在研讨会的交流互动环节,师生们纷纷就上海全球城市建设的战略框架和战略路径进行了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