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9月10日,我院院长曾刚教授应邀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中国生态城市绿皮书2015新闻发布会”并做主旨报告。发布会受到了媒体的高度关注,中国网、光明网、新华网络电视、中国青年网、全球新能源网、人民网、搜狐网、新民网、凤凰网、每经网、热点网、环球网以及北京日报、北京晨报、南方日报等媒体对发布会进行了广泛报道。
以下是曾刚在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新阶段应该有新举措,应该加强中国生态文明系统化建设,重点应该重视以下四个方面关注:
(1)明确系统建设思路。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赢的理念是生命共同体最核心的因素,是中国、世界进入新阶段、新常态后发展方式转变,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需要,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协同发展的需要。生态文明建设是支撑中国崛起的需要。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上升,中国从参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行动框架变为积极推动这个框架的倡导者,凸显了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的地位,也是中国对全人类、对这个时代所做的重要贡献。
(2)加强产业生态子系统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系统核心内容。生态文明建设系统包含几大子系统,第一个子系统是产业生态子系统。经济发展是支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国对世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前一段时间中国股市的变化已经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我们需要在实现发展方式转型、培养经济新增长点共识的基础上,出台相应措施。我认为,关键措施是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就是通过运用绿色科技,对现有产业进行生态化改造,实现新时期产业转型升级,降低资源消耗量,减少环境影响,提高产业的价值获取能力。展望未来,信息技术、绿色技术、绿色技术体系的研发与应用是支撑未来发展的坚实基础,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依赖,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建立天人合一的生命共同体是人类的必然选择。这对于我国承担大国责任,利用大国机会,都是十分重要的事情。
生态产业化前景广阔。生态建设已不再仅仅是一个公益性事业,而且还具有广泛的商业前景。随着中国国民购买能力提高,对生态服务、生态产品的购买意愿也大大加强,绿色电冰箱、绿色空调、有机食品等生态产品在我国,特别是在东部沿海人口比较集中的城市市场需求强劲,为生态产业化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我们要更多更充分地发挥市场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重视生态市场培育,生态市场标准建立,生态市场环境优化,以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现实需求,促进我国产业生态子系统尽快步入健康轨道。
(3)加强社会动员子系统建设。社会动员子系统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发挥各级政府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引导、组织作用,因为中国政府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肩负着特殊作用,这是中国国情、中国历史和发展阶段所决定的。因而应将环境绩效考核更多地体现到各级政府的政绩考核中,提高环境考核在政绩考核中的比重,因地制宜,制订有针对性的考核指标与方法。借鉴国务院发布了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思路,确定地方发展的主导方向、重点关注的问题,确定兼具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前瞻性与现实性相结合的考核方案,保证地区发展在科学、可持续协同发展的轨道;
二是发挥社会中介组织的桥梁作用,着力凝聚社会共识,形成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有利的共识,制定共同的行动。社会各界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有很高的期待,但是怎么变成联合行动,应该正确引导国民、市民全面系统了解中国生态保护和全面发展的思路、建设背景和发展前景。我参加了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很多会议,也多次参加了危机方案的讨论,感觉民众对于事件信息的了解和掌握还不够全面,甚至是比较片面,导致盲目冲动,造成了不好的社会影响。因此,如果我们除了政府以外,还有一些非政府、公益性比较强的中介组织能够参与,就能够提高社会各阶层、各群体之间相互信任程度,借助生态文明建设,形成比较和谐的社会关系。大家的共识要变成一种共同行动,协调行动,建立一个比较高效的系统;
三是发挥中国教育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邓小平同志曾经讲过,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我们的基本国策。从目前情况看,小、中、大学生的攀比奢华之风盛行。通过生态文明建设,有可能使我们的消费理念、观念发生变化,为我们后代具有更好的发展前景。生态文明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通过生态文明教育,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未来中国的发展方向、人类进步的方向。生态文明教育应该发挥重要作用,是关系到千秋万代的事情。
(4)加强科技支撑子系统建设。第一,开展全国性生态信息监测网络的设计与建设。生态文建设应充分利用科技进步带来的机遇。现在很多部门、各个地方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都很高,企业也非常看重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商业机会。然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要建立在尊重客观规律、科学理性的基础之上,必须建立相应的标准,数据、信息采集的标准;
第二,将绿色科技子系统纳入国家创新系统建设之中。在绿色科技子系统整体能力建设方面,我们应重视现有技术的配套问题,防止技术开发的“碎片化”,提升解决现实环保问题、社会发展问题,的能力。应该“补短板”,增加各个技术之间的协调水平,进而为世界上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生态文明建设的系统化技术方案;
第三,应该重视成果转化问题。生态文明建设再好,我们首先要让当代人获利,体现他们的追求和生存目标。对科技部在上海崇明生态岛实施的科技惠民计划,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给了很高的评价,并希望能将崇明经验推广到其他发展中国家。此外,除了科技部以外,环保部对生态文明建设也做了不少工作。然而,政府各部门行动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跨部门之间合作可以推动绿色科技、生态科技更好地服务于民生,服务于子孙后代。我国科技投入经费规模很大,也产出了很多科技成果。但怎么才能让这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解决中国当前新问题,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上海崇明生态岛在生态旅游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市民参与式生态旅游的热情很高,国内外公司参与的积极性也很高。
中国以前的出口主要靠“三架马车”驱动,出口结构转型成为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迫切需要尽快将中国从一个低成本的工业品出口为主的国家转变为基于绿色科技、具备较高价值获取能力的生态产品、生态服务出口为主的国家。前段时间,访问上海的非洲高级代表团指出,中国的信息技术与欧盟国家相比优势不明显,但针对非洲而言,中国在生态绿色技术方面的比较优势却十分明显,中国技术可以更为有效地解决非洲面临严重的生态环境以及发展问题。非洲代表团希望中非能在生态绿色发展方面展开更高水平的合作。这一事例表明,我国生态绿色技术对于支持我国产品、服务对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出口将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