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研究院新闻

第二期“城镇化与住房政策”专题研讨会成功举办

发布日期: 2015-01-23   浏览次数 90

2015121日下午,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张永岳工作室(房地产与城市管理政策研究)与城市发展研究院联合举办的第二期“城镇化与住房政策”专题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中北校区地理馆301会议室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华师大商学院胡金星副教授主持,来自清华大学的郑思齐教授,华东师大城市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张永岳教授、张传勇博士,华东师大商学院孙斌艺副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崔光灿副教授、清华大学博士生孙聪和徐杨菲,以及华东师大相关院系的教师和研究生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城市发展研究院院副院长张永岳教授首先致欢迎词,对应邀出席本次研讨会的清华大学郑思齐教授等校内外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张教授强调学术思想对于青年学者尤其重要,对青年学者在今后学术道路上给予了殷切期望,希望今后各位能够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

郑思齐教授做了“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城市活力研究”的主题汇报。郑教授从消费城市理论与城市活力研究为出发点,认为城市的宜居性要素对城市的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接着,郑教授详细介绍了常见的“大数据”数据源—UGC数据(user generated content),并基于点评网的数据对全国主要城市的消费活力进行了度量。郑教授认为大数据为城市活力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机遇,今后可以从城市宜居性要素的度量、形成机制等方面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孙聪博士做了“教育资源与环境质量在城市住房市场中的配置机制研究”的主题报告。关于环境质量需求的研究,孙博士利用城市层面的特征价格模型估计空气质量溢价,并采用跨地区的污染外部性和外生地理变量作为工具变量来解决存在的遗漏变量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居民对空气质量有显著支付意愿,PM10浓度每提高1%,住房价格下降0.50~0.74%;关于教育资源需求的研究,孙博士以北京市的基础教育为例,采用断点回归法解释了优质教育资源在空间上过度集中,与居民需求不匹配的现象。

胡金星副教授的主题演讲是“流动人口住房保障政策实施绩效评估”。胡老师以目前上海市流动人员的住房保障政策实施为研究出发点,对上海市相关住宅小区的分层调研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分析流动人口入住的满意度来评估政府住房保障政策实施的效果。在汇报中,胡老师还结合流动人口的稳定就业与留城意愿等一些现实问题进行了阐释。

崔光灿副教授汇报了“廉价住房家庭退房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崔老师以上海市六千户廉价住房家庭为研究对象,发现住房保障家庭在选择是否退出住房保障时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家庭的客观特征、住房保障水平以及家庭的主观特征。实证结果表明,家庭人口多、婚姻家庭稳定以及居住在中心城市的家庭推出保障的概率较高,而家庭保障补贴数额较大家庭退出的可能性越小,验证了我国住房保障领域确实存在着福利依赖的现象。

张传勇博士做了“住房价格与城市经济收敛:理论和实证研究”的主题报告。张博士认为目前我国地区经济差距逐渐拉大,对资源的配置效率、要素市场的自由流动以及社会秩序的稳定产生了负面作用。张博士采用1999-2012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公布的35个大中城市为研究样本,利用静态面板固定效应估计、IV估计以及动态面板广义矩估计等方法验证了我国各个城市房价上涨对与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影响效果。

与会者的报告引起了在座学者的极大兴趣。报告结束后,各位老师和学者针对大数据的可得性、模型的设定、变量的设置以及验证机制的聚焦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与交流。本次研讨会气氛浓厚、交流积极,对于城市发展研究院推进校内外及跨学科合作研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